2025第3季展望 - 聚焦股票: 美國韌性與歐亞的新興趨勢



  • 宏觀指標及企業盈利優於預期,尤以科技板塊表現較佳。
  • 建議分散風險,歐洲及亞洲股票值得關注。
  • 因估值合理且受當地流動性支持,對中國股市持中性態度,其中消費及黃金板塊較具吸引力。
  • 南韓大選後政治不確定性減少,有利股市前景。

美國經濟表現及企業盈利持續強韌,看好美股;歐洲及亞洲市場估值具吸引力,具分散投資價值

本季度環球市場局勢錯綜複雜。美國勞動力市場和零售數據持續強韌,通脹壓力暫無明顯升溫,貿易談判亦取得一定進展。然而,經濟下行風險猶在,美聯儲貨幣政策方向尚未明朗。保護主義抬頭和高債務水平正挑戰美元資產作為傳統避險工具的地位,使分散投資策略更顯重要。儘管如此,由於經濟與企業盈利強韌,團隊對美股持看好態度,尤其人工智能推動的科技板塊表現優異。同時,我們亦相對看好歐洲及亞洲市場,包括南韓及中國等。歐亞受惠於擴張性財政政策,被看高一線;亞洲則因貨幣升值、貿易戰降溫、合理估值及南韓股市選後動能恢復而備受看好。


發達國家中歐洲前景較佳,看好美股特別是科技板塊

美國宏觀數據整體穩健。6月非農就業人數(NFP)淨增147,000人,高於預期且較前月增加,失業率降至4.1%。6月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按年上升至2.9%,彰顯溫和通脹的走勢,增強市場對「軟著陸」的信心。此通脹數據賦予美聯儲更在考慮寬鬆政策時具備更大彈性。儘管數據利好,但尚未反映將於8月1日實施的新關稅帶來的全面物價影響。整體而言,基於經濟韌性、企業盈餘穩健、人工智能需求強勁及技術面支持,團隊對美股整體持較為樂觀態度,尤其看好人工智能推動的科技板塊,因其具備結構性增長動能和穩健資產負債表。

資料來源:Macromicro.me as of 24 July 2025

美元資產避險角色受挑戰之際,歐洲宏觀前景逐漸明朗。經過美歐雙方連月來積極磋商,終於傳來好消息。據報美國和歐盟接近達成新關稅協議,可望於8月1日關稅最後期限起正式生效。美中貿易談判期限亦有望延長,雙方正持續尋求突破,整體態度雖謹慎樂觀,政策不確定性仍具挑戰。值得關注的是,德國近期通過460億歐元減稅方案以支持企業及振興經濟,配合歷史性債務改革及未來12年計劃投入5,000億歐元基礎設施基金,預期將有助推動德國及歐元區經濟增長。短期來看,即使歐洲市場受關稅政策及全球經濟波動影響,歐洲股市估值相較美股仍有明顯折讓,長期風險回報具吸引力,建議投資者密切關注。

日本股市因汽車關稅憂慮、日圓匯率波動及日本央行貨幣政策不明確,預計將維持波動格局,故對日股持較保守態度。但其合理估值及日圓避險貨幣地位,或為特定日股帶來利好。近期大米與能源價格飆升,5月核心通脹加速至3.7%,高於市場預期及4月數據,市場預期日本央行可能會再次加息,銀行股有望受益。


亞洲市場具分散投資價值;物價走勢為中國股市前景關鍵;南韓展望向好

中國經濟正穩步復甦,雖處結構性轉型階段。中國股市主要受大陸流動性與低估值支持,未來能否持續反彈將取決於刺激措施規模及實施效果。內地零售銷售逐漸企穩但仍未回復疫情前水平。近期中美貿易談判進展正面,然不確定因素仍多。綜合判斷,我們對中港股市維持中性評價。考慮到貿易戰陰霾及風險管理為政策主軸,非必需消費品及黃金板塊具防禦及增長兼具的投資吸引力,因此值得關注。南韓總統大選後政治不確定性明顯下降,資金動能回升,股市前景樂觀,值得投資者關注,作為亞洲市場核心分散資產配置之一。


總結

儘管美國經濟基本面穩健,貿易局勢有所緩和,但去美元化趨勢持續、多重地緣政治與經濟不確定性仍籠罩全球市場,令分散投資策略尤為重要。歐洲、南韓及亞洲其他主要市場均提供多元化投資機會,投資者宜謹慎挑選基本面強韌優質標的,靈活調整資產配置,以應對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