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主要市場ESG穩步發展



  • 歐洲以外,亞洲(⽇本除外)市場是第三季全球另⼀個錄得淨資⾦流⼊的地區
  • 清晰⼀致的標準有助帶動ESG投資發展
  • 各國監管機構發佈ESG評估機構指南及框架,增強市場信⼼

亞洲主要市場ESG穩步發展

今年市況雖然波動,利率⾛勢和債息⾼企影響投資氣氛,但這些因素並沒有阻礙亞洲ESG(環境、社會及管治)投資的發展。

根據投資服務機構晨星的資料,第三季環球基⾦和ETF(交易所買賣基⾦)贖回總額⾼達30億美元,相⽐之下,全球可持續發展基⾦卻錄得淨資⾦流⼊137億美元。當中,除了歐洲,亞洲(⽇本除外)市場是全球另⼀個錄得淨資⾦流⼊的地區,合共約20億美元。

在可持續發展的領域上,亞洲雖然起步較遲,但近幾年區内的發展穩步向上。以中國為例,根據世界經濟論壇於2023年6⽉發佈的報告,中國在全球120個國家的能源轉型指數中排名第17位,⾸次躋⾝前20位置。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資料,中國在2022年新增了160GW的可再⽣電⼒容量。⽽且,中國預計在今年和明年將佔全球新增可再⽣能源容量約55%。

除了各地政府致⼒投放資源以⽀持可持續發展, 繼⽽推動相關企業和其股票及債券,投資者也意識到ESG投資可以幫助投資組合分散⾵險。對ESG的需求上升以外,今年我們更加看到亞洲各個監管機構也相繼加⼤⼒度,⽬標是加強和釐清ESG評級和數據供應商的準則和透明度。

在管理和進⾏ESG投資時,基⾦公司往往在投資過程中參考由第三者提供的企業ESG 評級和數據產品。然⽽,ESG評級和數據產品供應商⼀般並⾮受監管機構,因此其評估過程和準則,以及信息披露等⽅⾯均各有不同。由於準則不⼀以及與被評級的公司可能有潛在的利益衝突,基⾦公司和投資者對ESG 評級的信⼼尚未成熟,窒礙了市場發展。


亞洲各監管機構相繼提升ESG評級供應商透明度

較早前,國際證監會組織(IOSCO)敦促各國監管機構增加ESG評級透明度,並解決評級供應商與被評級公司之間潛在的利益衝突。近⽇,⾹港證監會宣佈提倡為在⾹港提供產品及服務的ESG評級和數據產品供應商,制訂⼀套操守準則供其⾃願遵守。該準則將由業界組成的⼯作⼩組制訂,内容將與國際證監會組織建議的最佳國際作業⼿法,以及其他主要地區保持⼀致。準則有助加強ESG資訊的透明度、質素和可信度,以便基⾦公司對ESG評級和數據產品供應商進⾏盡職審查或評估。東亞聯豐認爲,⻑遠⽽⾔,清晰⼀致的標準有助帶動ESG投資發展,因爲能減輕投資產品被漂綠(greenwashing)的⾵險。漂綠⾏為是指基⾦標榜⾃⼰是投資在ESG或環保相關項⽬,但實際上只是借綠⾊投資的名義吸引可持續發展的投資者,或藉此戴上ESG綠⾊光環。過去,不少投資者希望其投資能真正⽀持可持續發展,但鑒於漂綠⾵險⽽卻步。

⾹港以外,南韓於五⽉份亦發佈了ESG 評估機構指南,⽽⽇本和印度也為評級提供者引⼊監管框架。歐盟最近提出了針對 ESG 評級提供者的監管框架,希望可打擊利益衝突問題並提⾼透明度。

發展ESG投資並⾮⼀時,並且需要全球各地監管機構和投資者的配合,努⼒達到⽬標,全⾯受市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