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未來經濟動力把脈 - 掌握綠色科技

中國面對衆多不利的短期因素,例如經濟放緩、房地產問題以及中美摩擦等。東亞聯豐認為與其著眼於目前的困局,倒不如放眼長期的機遇。不少結構性大趨勢正席捲全球。太陽能發電和電動汽車等綠色技術,大家都耳熟能詳,而中國在這些板塊的領導地位,遙遙領先其他國家。內地企業究竟是如何從中受惠?讓我們稍作探討。


掌握綠色科技命脈如何為中國帶來長遠商機

Low Carbon中國、美國和歐洲多國紛紛訂下2050年實現零碳排放的目標。要達標,必須促進潔淨能源的應用。太陽能是主要綠色能源之一,要把陽光轉換成電能,電池板是不可或缺的設備。而製作電池板的多個關鍵環節,生產地都集中在中國。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涉及太陽能電池板有四個關鍵製作部件,中國企業在每一環的生產份額都佔市場超過 80%。當中,作為太陽能電池板的基礎原料多晶矽(Polysilicon)和半導體圓形矽晶片(Wafers),中國企業所佔的份額,在未來數年更可能高達 95% 以上。

縱觀全球大規模的太陽能科技投資當中,中國佔大約三分之二。僅是 2022年上半年,中國的投資總額達410億美元,按年增長173%。提高產能有助吸納未來有增無減的需求,因為儘管經濟放緩,環球市場充斥不明朗因素,也不會改變各國政府和企業推動環保的方向。根據國際能源署估計,受到中美和歐盟帶動, 2021年的太陽能發電量按年增長179TWh (百萬兆瓦時),上升22%,創紀錄新高。即使面對經濟衰退,供應鏈瓶頸和商品價格上漲等,全球政府會繼續鼓勵潔淨能源的應用,推出有利政策致力減排。因此東亞聯豐預期市場對太陽能設備的持續增長需求,中國企業將繼續受惠。


Low Carbon同樣有利中國企業的另一項全球趨勢,就是電動車。電池車的靈魂——鋰離子,跟太陽能電池板也是集中在中國生產。中國在全球各地例如阿根廷、智利和非洲多國,入股當地礦場開採包括鋰、鈷和石墨等製造電池所需原料,所掌控的加工和精煉能力,已經佔據全球過半市場份額。由於中國企業有渠道進口電池原材料,加上政府支持補貼等有利政策,中國企業能夠接下大量訂單,有效降低生產成本,穩佔市場份額。目前全球鋰離子電池產量,約75%來自中國。可以說得上大部分歐美車廠的鋰離子電池,都要依賴中國進口。有美國投行預測,2025年約88%歐洲的汽車電池會從外國進口,中國佔絕大部分。

跟潔淨能源一樣,電動汽車的應用將愈來愈普及。各國政府需要透過推動私人和公共交通等電動車的應用,以達至減少碳排放的目標。國際能源組織表示,全球2021 年電動汽車銷量比上一年倍增,達到 660 萬輛的新紀錄,而在今年第一季,銷量更達二百萬輛,按年攀升75%。相比2012 年,全球僅售出 12 萬輛電動汽車。增長幅度驚人,主要受惠於各國政府推出鼓勵電動車應用的政策,包括稅務優惠、補貼和增加公共充電站等措施。該組織估計,2030年全球電動汽車的數量將達三億輛。

潔淨能源和綠色科技的應用,不會受經濟放緩而逆轉。東亞聯豐認為上述有關板塊發展值得投資者留意。如果投資者希望透過基金作相應長線部署,應多了解其組合的投資策略會否將中國的綠色科技為其投資焦點。